欢迎来到中弘毅教育!
以改革转型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日期:2017-03-16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做好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牵住改革的“牛鼻子”,使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通过管理效率、经营水平和有效金融供给的提升,真正实现对经济新常态的服务与引领。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就了中国银行业的辉煌,中国银行业完成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形成了与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应当清醒地判断当前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也面临拐点。中国银行业应不失时机地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带来的机遇,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发展转型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降低企业成本,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未来银行推进自身改革和转型的需要。 

  深化自身改革转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应当大力矫正过往模式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调整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将投入的重心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如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行业,助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努力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同时,逐步降低“两高一剩”、“僵尸企业”等落后行业和过剩产能对于信贷资源的占用,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流动,助力经济转型。 

  深化自身改革转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应深度挖掘新形势下的客户需求变化,通过金融创新和服务提升,创造“新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无论是这些产业本身还是由其推动的各方面需求的增长都将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介入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银行资产业务增长乏力的状况。银行业应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加速从注重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向提供适应产业跨界竞争的顾问式、融智式、互联网式的解决方案转变,满足新形势下客户的全资产负债管理、财富管理、资本运作、创新孵化、产业链组织和交易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咨询与撮合、数据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高层次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 

  深化自身改革转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应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下,积极适应新形势,应用新技术,以新理念、新工具、新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当前,随着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大量融资需求涌现,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定位、产品创新和服务渠道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低的问题。在坚持普惠的同时,着力“抓两头”——一头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应该成为基础信贷服务的重点;另一头是贫困农户,这是落实中央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深化自身改革转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应加快自身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和服务文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奠定治理基础。充分发挥党委、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作用,探索党委领导核心和现代公司治理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另一方面,要推进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在管理和激励考核方面建立符合银行供给侧改革要求的生产关系,最终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强大专业的规划引领机制、正向引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素质过硬的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过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银行经营模式渐趋式微,新的增长动力和商业模式正在孕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为商业银行深化改革转型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持续推进业务和管理转型,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同时,稳定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中弘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