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九大的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从现在到2020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风险防控。为此,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监管姓监”,“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作为这种部署的迅速落实,监管机构发布了多项治理市场乱象新规,对数起银行业违规案件进行了强力处罚,过去极为罕见的亿元以上大额罚单频出。
操作风险关乎商业银行生死。纵览目前曝光的这些案件,无论是理财销售中的“飞单”、从业人员私刻“萝卜章”、内外勾结骗贷,还是客户资料泄漏、反洗钱执行不到位等,大多数都属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范畴。而操作风险的发生都与银行合规和内控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有关。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流动性风险关乎商业银行安危,但却少有人充分意识到,操作风险其实更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更为频繁发生且关乎商业银行生死的风险。比如,在反洗钱方面,如果执行不到位,不仅可能被罚款,其对从业者个人所面临的是刑事责任,而且对机构则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从具体案例来看,当年“魔鬼交易员”导致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轰然倒闭。
管好操作风险要筑牢“三道防线”。2011年巴塞尔委员会曾发布《操作风险有效管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构建了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框架体系。《原则》指出,商业银行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方,应建立“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业务条线的管理”,即明确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在识别和管理银行产品、服务和活动中内在风险的责任;第二道防线是“独立的法人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其关键职责在于审查业务条线的投入与产出、银行的风险管理、风险测度和报告系统;第三道防线是“独立的评估与审查”,即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操作、程序和系统进行独立评估和审查,在必要时银行甚至可引入具备资质的外部机构参与这道防线的构建。商业银行应确保“三道防线”之间沟通良好,信息分享畅通。
塑造强效风险管理文化。要管好操作风险,《原则》特别强调了构建强效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强效风险管理文化不仅能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能在事件发生时将损失最小化。《原则》要求董事会及管理层要负责设立完整的员工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就员工最佳实践标准和禁止行为列表及相应处罚进行明确规定。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应将操作风险管理与薪酬制度有机结合,审慎平衡风险与报酬间的关系,预防从业人员为获取超额收益铤而走险的情况。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确保各级员工都应及时、有效的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关的最新操作风险防控培训。
把风控记录与资本相衔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出现风险终极的损失吸收机制只能来自于资本。对于操作风险也不例外。2017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操作风险资本的新计算方法,其中将商业银行由于违规、违法操作导致的监管罚款额纳入计算,即过去被监管罚款越多,银行未来所需要计提的资本就越高。这一计算方法预计将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充分完善、严格执行操作风险防控制度,努力将违法违规的操作扼杀于萌芽状态。该项规定将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全面风险管理护航稳健发展。在历史上,一直困扰我国银行业的是坏账和不良率。比如,为化解巨额不良,我国曾先后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数次采取多种手段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充实商业银行资本,才有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今天。由此,银行业者一直都对信用风险高度关注。反之,对于其他类型风险则往往关注程度没有那么高。而从当前的情况看来,除了对信用风险领域还需继续加强管控之外,对于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也都需要全面提升警戒程度。只有风险管理工作做好了,银行业才能行稳致远。(作者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