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弘毅教育!
【独家】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十周年献礼(上)
发布日期:2015-11-03

种子的力量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主动把握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年前,第一批全国会计领军“头雁”们振翅起飞;10年间,会计行业的“雁阵”掠过了山河;10年后,播撒下的会计强国“种子”已长成笔挺的白杨,犹如头雁蜕变为鲲鹏,正在各个领域里挥洒着智慧和勇气。

      “六载励志求学,一朝鲲鹏展翅。”正在今朝。

引子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会计总是闪烁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光芒。

      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孔子提出的“会计当而已矣”;从宋朝设置的“三司会计司”,到明清时期的“三脚账、龙门账、四脚账”等复式记账雏形;从改革开放后的“两则两制”,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国会计大业,厚积焉能不薄发?!一代代会计人,传承事业的同时也传递着同一个梦想——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

      起始于2005年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正是当时1400万中国会计人放飞梦想、寄托希望之所在。

      2005年12月,怀着一颗滚烫赤诚的求学之心,50多名来自企业一线、“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重重筛选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首期班学员,坐在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领军课堂上,专心聆听着各界大师的智慧,翻开了10年领军的第一个篇章。

      从此,历经了六载学识温养与实践锻造的会计领军人才们在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转型升级全局战略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让镜头拉回到10年前——领军开篇之时,我国正处在全面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接轨,从而促使我国经济加速融入国际舞台进行平等竞争的规则博弈期。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会计的科学管理作用、在国际博弈中谋 求有力的地位,都亟需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卓越、道德品质优良的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

      “用10年时间,为我国培养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等4大类别、1000人左右的高级会计人才,以期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单位经营管理、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塑造会计行业民族品牌、推进会计事业国际化发展等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宗旨。

      从那一刻起,犹如把会计强国的种子撒入了大地,从2005年到2015年,3000多个晨曦和暮霭的交替中,太阳升起再落,落了又升,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十载耕耘,一念传承。

      怀揣平常心、重剑亦藏锋的领军“头雁”们,在这10年的砥砺中,悄然成长,再铸辉煌,越发厚重的积累已经承载了他们从“头雁”向“鲲鹏”的蜕变。

      风云际会之时,正是鲲鹏展翅之日。

      正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所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要求尽快改革和加强会计工作。

      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陆续展开,更为会计行业精心孕育的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一展才华提供了空间。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抑或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有着会计人发挥价值创造、效益提升、依法监督、程序监控等重要作用的广阔舞台。

      “会计领军人才战略的确立,孕育了会计希望”——当年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设计师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原副部长王军的一句话如今已经得到了验证。

      在“大领军”全面发展、全国联动的同时,2014年底,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再升级”——财政部启动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

      这一会计界“领军中的领军”,是财政部为进一步优化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推动会计领军毕业学员能力素质提升而启动的又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将其称为体现大国会计担当、全面释放管理红利、促进“名家”“大师”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步。

      这也正是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精益求精、“大领军”全面扩展的必经之路。

      财政部部长助理戴柏华强调,“十三五”期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将更加繁重艰巨,需要广大会计人才,特别是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参与其中,勇挑重担,建言献策,在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政府财务会计改革、内部控制基础建设、会计标准演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全面推进等重点领域的布局中,已然充满了领军们忙碌的身影。或建言献策,或实干创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真谛,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健康发展的当下,在领军人才的跨界开拓与深度探索中,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新意。

 

春种·让“良种”变“良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2005年,一颗名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种子破土而出。

      它承载着中国会计的希望,肩负着会计强国的使命。

      从勾勒蓝图到设想落地,从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思路、创新选拔培养机制与模式、强化“四轮驱动”组织保障,到精心安排师资、设计课程、后勤保障……汇集了财政部门内外和系统上下的集体智慧,凝聚了设计者、管理者、实施者、参与者的无数心血与付出。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主动把握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年又一年,刻画在树干上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它记录了十年领军之路的艰辛与汗水,亦见证了十年领军之路的收获与成就。

      这一切都源于十年前一个尴尬的现实:2004年底,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而拥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仅为8万人,尚不足总数的0.8%。其中,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高级会计师不足4万人。

      多家大型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挂出诱惑力超强的招聘公告,寻觅合意的高级会计人才,却只能一次次更新公告的起止时间。

      一时间,会计界硝烟四起,人才之争随处可见。但必须要面对的是:高端会计人才极度缺乏。这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前行必经的一块“沼泽区”。

      怎么办?2005年9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首期班的招考工作,迈出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明确要求领军人才的选拔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要选出最好的“种子”,汇聚全国最具潜力的会计人才,让“良种”成长为“良才”!打开历年的领军人才招考公告,可以发现:在中央管理企业(含中央管理金融企业,下同)、省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其他企业担任分管财务的企业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及其副职;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从事财会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或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国家合格标准;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年龄不超过45周岁,身体健康……这些都只不过是领军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

      在这样的海选中,已经具备了高水准的会计实践水平与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有着炽烈的上进之心和谦逊的求知渴望的会计人才,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了这个特殊的考场之上,同场竞技,各展芳华,精中取精。

      这么多优秀的合乎标准的人才,以当时我国对高端会计人才的渴求来说,是不是可以放低录取标准,以期多造就一些人才?这样的念头曾经在每个考官的心中盘旋纠结,尤其是当他们目睹了考生们的优秀表现之后,踌躇不可避免,选择成为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毕竟这些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但是,确保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会计人具备过硬的高素质,严苛是必备的条件。

      财政部早就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素质”的选拔原则,明晰了“个人申报——地方审核——笔试——业绩审核——面试——公示”的选拔程序。

      全国领军人才的笔试必须统一命题、各地报考、统一阅卷。财政部会计司统一组织命题,省级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分别负责组织所属会计人员的领军人才考试。

      比如,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企业类首期班的选拔中,各地选送的首批领军人才完成考试之后,61名会计精英脱颖而出,再由来自财政部的相关领导、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总监和国家会计学院的教授对这61名会计精英进行最后一轮的面试淘汰,最终确定了56名幸运儿。

      正如财政部会计司司长高一斌所说:“选拔领军人才,重在测试综合素质,考察他们的发展潜质。所以在领军人才笔试、面试时,我们主要考察管理知识、全局视野。”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不是注重某些单项素质,而是展示综合素质的清晰图谱: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全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恰当的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周密的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正确的自我认知、妥帖的礼仪举止……而在领军人才群体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超过30%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100%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注册会计师资格,全部具有1项以上的职业技术资格。这里面,汇集了全国最年轻的教授、央企财务总监、中央管理金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等优良的“种子”。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企业类首期班,从时间上来算,是领军人才工程的第一个班级。

      当时招考时,全国共收到730份申报材料,经审核其中520份符合相关条件,61人参加了面试,最后只有56人入选。

      2005年11月16日,在风景秀丽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的这场面试,着实给领军人才们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

      一名候选人说:“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为严苛的考试,比博士的选拔还严。”首期学员生育新则说:“我只记得面试前,周围的许多同学用特殊的方式舒缓压力。有的听音乐放松,有的在考场外踱着步子,甚至还有紧张得满身大汗的同学。当时考察我的是一道关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题目。这种题目可是临时抱 佛脚抱不来的,完全要靠个人平时的点滴积累。”考官的角度或许更能展示面试的全貌。

      曾经参与学员面试的考官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总会计师程用文“解密”说:“整个面试程序的严格程度、谨慎程度、严密程度绝对不亚于省里组织厅、局级领导干部选拔的程序。”彼时,首期企业类的领军班设有4个考场,每个考场共有5名考官,还配有计时员、记分员以及引导员各1名。

      面试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发展潜力、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综合分析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决策应变能力等素质。

      程序的细致严格、考题的深度宽度成就了领军人才选拔中的竞争“残酷”。

      诚然,作为领军人才,最应该过硬的就是会计专业知识,即理论与实务知识,不能只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但考官也会十分欣赏有激情的考生,即对会计行业是否有足够的激情。这些从考生的语气、语速和表情上也可以感知一二。

      录取比例为13∶1!这是一个高知“扎堆”的班级。他们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75%的学员拥有硕士学位,7%的学员拥有博士学位。

      这又是一个实战能力超群的班级。

      近一半的学员来自上市公司,超过50%的学员单位属于国有独资企业,40%的学员来自股份制企业,超过30%的学员有境外培训经历,全部具有1项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也是一个年轻的班级。学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4.9岁,其中最小的还不到30岁。

      这样的好“种子”,要怎样去温养与锻造,才能不辜负这些“良种”的一颗火热之心?才能不让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不忘初心、有始有终?机制是最好的保证。

      十年里,财政部在培养会计领军人才方面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四轮驱动”,高速运转。

      财政部会计司牵头组织管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具体负责企业类和行政事业类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注册会计师类、中国会计学会负责学术类的组织管理工作,具体依托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培训工作。

      分类培养,联合打造——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组织分工体系的“四轮驱动”式组织管理,是确保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平稳推进的一大法宝。

      财政部还成立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会计工作的部领导担任组长。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每个班历时6年,分“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使用提高”3个考核周期,并实行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

      “高端引领”式的培养宗旨,使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一切紧紧围绕“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优化、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保障培养质量,举办高层次论坛,邀请财政、金融、会计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深入探讨当前财政、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前沿问题,完善了学员知识结构。

      创新培训方式,安排部分学员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国际机构、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金融业务知识、风险管理技术、企业经营理念,开阔了学员视野。

      重视培养实效,培训立足于实践,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参与学习和研讨,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提升学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一系列事实证明,财政部在十年前就“倾力铸领军”的决策,是一次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事关长远的战略行动,也正是迈向经济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选择。

      10年里,在已经毕业的402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学员中,70%以上获得不同层次的职务职称提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38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15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全国青年委员、入选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达12人次,并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任职、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等。

      会计领军学员还在本单位的新会计 审计准则、内控制度和会计信息化等建设实施中发挥了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指导者、培训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0年来,“领军种子”犹如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不仅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而且带动效应强。

      一个辐射全国的“大领军”会计时代正在到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级会计管理机构启动了各具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一些地市,如潍坊、杭州、长春等也广泛开展了本辖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如浙江余姚等,也积极探索本区域的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等部委,分别开展了本系统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一些中央企业,如中航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中化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央企,也分别实施了本集团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得人者强。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新一届中央领导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应对新世纪、新形势各种挑战的重大措施,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级各类人才积极奋进,将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会计人才同样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财政部高度重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等制度,形成了分层次、覆盖全国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会计队伍学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和服务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早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前,财政部就积极与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沟通,使高端会计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列入《国家人才规划纲要》。

      《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发布后,财政部党组立即研究部署,并于2010年9月印发了全国第一个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十大政策”之首,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六大工程”中明确要实施“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提出“到2020年,培养2000名左右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当会计行业领军重任”。

      10年辛勤的耕耘,让高端会计人才的优良“种子”获得了丰沛的营养,一大批“良才”已经在我国会计的各个领域里发挥着“头雁”的领航力量,带领着全国会计人的“雁阵”不断向上飞翔。

      夏长·“良才”满园的背后

      一棵小树苗绽放绿芽、茁壮成长,需要园丁的精心呵护与辛勤付出。在史上最浩大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背后,有着一群倾心浇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园丁”。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无不精益求精、躬行践履。

      领军人才的选拔、培训,甚至于结业之后的成长,都牵动着“园丁们”的心。

      参与了领军人才全套培养方案设计的财政部会计司原司长刘玉廷把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综合协调能力高、引领带动意识强等硬性指标作为了会计领军人才的一面镜子。

      选拔方案已是反复研讨,培训方案自然更要呕心沥血。

      作为负责全国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财政部会计司认真贯彻中央和财政部领导关于人才战略的要求,怀着对人才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成本精雕细琢、花大气力推行着高端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

      选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和科学、严谨、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人才选拔与单位推荐相结合。

      培养则采取集中培训与跟踪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对学员实施跟踪管理,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员带着问题边干边学,并组织多名资深会计专家跟踪辅导。

      正如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会长、财政部会计司原司长杨敏所指出的,顶尖会计人才培训的重点不能拘泥于专业学习,要“跳出会计看会计”,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

      缘于此,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一直坚持“跳出会计育人才”的宗旨,使会计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设置培训大纲,并分别不同的班级,在教学前充分征求学员对课程设置、师资聘请等方面的意见,使培训做到“量体裁衣”。

      同时,坚持“实战”的培训指导思想,将案例教学与交流碰撞相结合。课堂外,学员每天都会对所授课程进行分组交流讨论,提交讨论报告。

      在主管会计人才工作的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欧阳宗书看来,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坚持“跳出会计育人才”的宗旨,关键是要搭建宽广的交流平台,让学员能够深入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与国内同行及其他领域高手交流,与国外名家交流,与实务界成功人士交流。

      为此,领军人才培养坚持分类培训与联合培训相结合。每年组织1次短期跨类别的联合集中培训和高层次论坛,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坛,把四类学员聚集起来交流碰撞、互通有无,让他们找伙伴、结对子,促进会计领军人才团队的形成。

      此外,还坚持学员使用与考核淘汰相结合。建立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包括《学员管理及考核办法》等在内的10多项日常管理制度,通过项目组对培训班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实施分阶段淘汰。

      领军十年,在探索中裂变,在创新中升华。

      2014年5月,在北京,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再升级”。

      首期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启动会如期召开,8名已毕业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通过2013年即开启的重重选拔和考察进入了这一“领军后”项目。

      这一项目被会计界称为“领军中的领军”、“皇冠上的珍珠”。目前已经举办了两期,共招收了18名特殊支持的“种子”人才。

      这项计划是财政部为加快培养会计领域高层次的专家型、管理型、国际化、信息化专门人才,而精心打造的特殊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是已经完成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6年学业、取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证书》的毕业学员。

      特殊支持计划采取个性化培养方式,按照“一人一方案”的原则,结合每一名学员的职业特点、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并实行“导师制+海外研修+研究课题”等培养模式,让学员在名家指导下学、到海外知名院校进行研习、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持续提升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保证培养质量,每期学员不超过10人。

      对于特殊支持计划的学员们,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寄予厚望:希望学员为新常态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创造价值。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树立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找准会计改革与发展服务国家建设的契合点。

      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由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行业和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组成的,自下而上、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同样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首要战略。

      正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所说,要担得起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重任,必须要具备把握大局、引领发展的“领头羊”意识。

      10年来,从最初的单一注册会计师领域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班,逐步细分到主任会计师班,再到金融审计方向班、管理会计咨询方向班,中注协先后选拔培养12批次356名行业领军人才。其中领军人才5个班、主任会计师领军2个班、领军人才(金融审计方向)4个班、管理会计咨询方向1个班。目前已毕业5个班138人。

      中注协第三批金融审计方向领军人才李燕在一次为期21天的“金融业国际化发展与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主题海外培训中,与同学们一起走访了6家金融机构、5家行业协会、3家会计师事务所以及1家监管机构和1家国际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从这次国外培训归来,李燕撰文提出了我国银行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之道。就金融审计领军(后备)人才来说,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建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则是其执业的生命线,也是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是最需要具备的执业能力。

      2015年7月20日,经过层层选拔,来自2014年度综合评价排名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6名管理会计咨询方向领军人才,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开始了为期12天的集中培训。

      在这12天中,36名学员凝聚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学习团队,自发成立了“管理会计咨询技术委员会”,组建了“管理咨询服务产品研究”和“管理会计咨询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等课题组。大家纷纷表示,要真正起到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领军作用。

      当下,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财务分析、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相继涌现,一个“大智移云”的新世纪已经到来。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训项目的简报认为,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全新思维模式——数据性思维足以颠覆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师事务所应直面“大智移云”所带来的挑战,主动参与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充分利用协会信息平台及其他平台,寻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来提升审计能力,满足公众“将事后的审计变为事前和事中的审计相结合、将单一的静态审计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变为现场和远程审计相结合”的预期。

      而负责学术类领军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中国会计学会,至今已经开展了6期学术领军班的选拔培养工作。对于这些我国会计教育事业“未来之星”的培养,中国会计学会可谓精益求精。

      在报名条件上,突出“德才兼备”,对学历学位、职称、出国经历、外语水平、从事教育工作年限,以及年龄要求都分外严格,强调高起点。

      在选拔过程中,关注前期成果积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学术成果积累与笔试面试占有同样的比重,在笔试中强调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考察前期积累。

      在选拔程序上,学术领军人才项目也比其他类型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增加了“专家推荐”环节。

      中国会计学会在教学之余组织学术类领军人才开展了西部学术交流、汇报学习成果等公益活动,深入基层,走向最渴求知识的课堂,去诠释“领军”二字的深意……在这些活动中,学员们自行组队,自担路费,不计报酬,支援西部会计教育,分别去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云南等十几所大学进行了交流,共开展了70场报告会。

      学术类领军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师资的国际化,促进学员的国际化交流。在已经毕业的学术领军班学员中,共有26人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等方式,到国外交流访问,出访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牛津大学等全球著名学府。

      截至2014年,中国会计学会组织的学术类领军人才已经有两个班毕业。在6年培养期中,50名毕业班学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75篇、境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其中国际A类期刊发表论文5篇,占大陆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总数的1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91项,省部级课题19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109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入选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4人次,入选国际会计组专家2人次,多名学员已经成长为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带头人或梯队成员。

      学员们积极参与会计、审计和内部控制等相关领域专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咨询和培训工作,为相关准则制定和执行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学员中,有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5人、审计准则组成员4人、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4人,直接参与了会计领域重要准则的研究、制定和咨询工作;学员们以共选课题为平台,对新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和问题、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机制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和执行做出了贡献。

      这仅仅是学术类领军人才发挥骨干作用的一个局部。

      每一个会计领军人才的成长往往需要无数人在其背后呕心沥血、引导孕育,对此,会计领军人才的哺育之地——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同样身负重任。

      作为锻造领军人才的孵化基地之一,在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公里的北京顺义天竺开发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一贯以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为使命,被视为国家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摇篮”。

      按照分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负责注册会计师类领军人才培养。2005年,在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刚刚启动之时,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还开启了首期的CPA类别领军人才培训班。

      得益于地域优势,北国会在师资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最值得称道的“三三制”师资,即三分之一为名校教授,三分之一为政府官员,三分之一为实务界人士。每年一次的联合集中培训也多次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展开。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还在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和行业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方面大展身手,承接了吉林、黑龙江、河南等多省市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而国家税务总局、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这三大行业的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都落在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肩上。

      过去10年间,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课堂上,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财政部原部长谢旭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原局长叶小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何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他们都曾为会计领军学员们授过课。

      2009年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讲台上,财政部原部长谢旭人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用“五个着力”娓娓道来了当时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同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引入结构化讨论模式,教授扮演“催化师”的角色。

      结构化讨论按人们思维的不同阶段划分,用“建设性”的强制规定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思想,使讨论始终保持正向。

      此外,还引入哈佛商学院、毅伟商学院的案例库教学;为了让注会类领军培训更具针对性,将其细化为主任会计师、金融审计、管理会计咨询等专业方向的培训。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领军人才终身学习系统,通过定期向学员发送宏观经济资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等进行跟踪培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说,在财政部领导下,北国会将成为一个会计领军人才沟通交流、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终身学习平台。

      作为企业类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定点培训单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更想让领军人才胸怀家国。10年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培训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类共达605名学员。

      的确,领军人才要担得起:深度、广度、高度、力度这4个词。深度是来自于对权威问题的专家型见解;而广度是指一个优秀的财务人一定是解决复杂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的多面高手;高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使命感,领军人才需要的不只是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是要站在行业、国家的高度来决策未来。这些,都需要会计领军学员能够通过6年的学习真正呈现出力度,辐射一个行业,推动国家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就遵守了这样的指导思想。

      在这里,学员们都知道有一位“魔鬼”英语老师徐宪光,他虽然要求严苛,却会针对每一个学员的自身水平来设置学习内容。学员的英语成绩在淬炼中得到质的提升,特别是英语表达能力。很多学员从开始站上讲台用英语作论述就打怵,到在国外集中培训时的侃侃而谈。这种提升正是得益于“地狱式”的训练。

      管中窥豹,“严格”正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词。这种严格始终贯穿在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的项目管理中。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以各项制度为依据,根据考核办法,出勤情况、课程研讨报告与学习小结、科研课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个人成长、培训期间综合表现等,都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并且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形成最终的考核成绩,希望能够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证会计领军培训的质量。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还专门为会计领军学员打造了“印象·领军”品牌系列活动,包括国内财经领域“名家讲堂”,全国会计领军学员“精英讲堂”,全国领军与各地领军深入交流的“领军下午茶”、专业技能比赛如“成品油投资模拟大赛”,“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多层次、多渠道、跨类别的多元交流平台。

      近几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更是主动对接各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热切需求,先后与24个省区市的财政厅局开展了广泛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合作。2014年还启动了全国第一个县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即浙江余姚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秀丽鹭岛,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同样是硕果累累。

      过去10年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共培训10期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合计354人。注入人才培养源动力,是她的一贯坚持。易中天、葛剑雄等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火爆场面,海外、港台名师与学员畅谈国内与国际会计的异同……这些场景都一一出现在此。

      凭借着国际化师资和模式创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不断对培训项目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给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品牌注入了活力和内涵,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福建、黑龙江、陕西,以及杭州市等地方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也慕名而来,落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10年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共培训了6期省市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合计316人。

      而凭借与海外、港台长期合作的区域优势,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还邀请名师与学员畅谈国内与国际会计的异同,师资范围涵盖了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知名学府的专业名师。

      力推各类会计领军人才“小联合”模式,让“理论联系实际”成为现实。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利用承办不同类别会计领军培养项目的优势,充分发挥领军班学员需求互补的优势,大胆进行模式创新,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充分发挥不同类别学员之间的领域优势,营造“碰撞、交流、升华”的学习氛围,实现三类会计领军项目的“小联合”,让三类学员互相融合,各取所长,相互提高。

      “每年的小联合培训,就是打乱类别序列,让学员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且做到白天听课、晚上讨论,实现真正的锻炼。”厦门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说。

      的确,会计领军培养项目的行业特点和高层次的专业人员结构,在教学管理上需要很大的创新。10年来,为了做好领军项目,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快速响应学员需求,对项目进行了有效监管,在管理流程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让学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每次集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进行了认真的计划安排,形成了会计领军培养项目的教学管理流程,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沟通环节,形成“班主任—分管处长—分管院长”的沟通模式,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和资料分散等问题,有效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

版权所有:中弘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