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弘毅教育!
【领军十年】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十周年献礼(下)
发布日期:2015-11-13

秋收·领军星火正燎原

    十年易春秋,风华正茂;十载勤耕耘,硕果累累。

    继2005年9月启动的“头雁工程”之后,一队队、一列列“小雁阵”——地方会计领军人才梯队陆续组建,声势浩大的雁阵效应效果显现。会计领军人才的“地方队”已燎原。

    作为全国率先启动省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的先行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工程中的佼佼者。

    让我们用放大镜来仔细看看这个地方会计领军培养“先锋”的足迹。

    2006年,受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了“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开创了地方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之先河。

    其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还专门制定了《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规划》。

    仿照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模式,“十百千”工程计划用5年至10年时间,在自治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学术领域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造就拔尖会计人才,使自治区涌现出10名左右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复合型会计专家,100名左右在全区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1000名左右在市县有较高知名度的会计行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自治区主要负责培养第一、第二层次的拔尖会计人才,各市主要负责培养第三层次的拔尖会计人才。

    “十百千”工程委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进行系统合理的培训,并率先开启了企业类别的人才培养。

    对符合条件的拔尖会计人才,广西择优向财政部推荐为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咨询专家和初、中、高级考试的命题专家,并将其聘任为自治区会计管理咨询专家、会计人员培训辅导专家、广西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部门积极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等部门联系,争取将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列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人才培养规划,将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工程与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优秀学员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几年下来,仅“13名企业班学员被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列为后备干部”这一项,就已经成为全国首例。如今,“十百”层次拔尖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已经覆盖到了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等类别。

    人才培养永远在路上。201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敏锐地感觉到我国医改工作的需要,自治区财政厅与卫生厅又果断启动了“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医改班)的选拔培养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开办“医改班”的省区。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了青年后备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已被纳入广西会计行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旨在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后备会计人才队伍,形成会计人才梯队,实现与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和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承接。

    2015年,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63名优秀会计人才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式拉开了为期6年的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管理会计班)培养项目的序幕。

    这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迎来的第一个地方管理会计领军人才班。

    这也是财政部力推管理会计发展,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动态衔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要求在广西的落实与推广。

    至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十百”层次的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在涵盖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术类、医改类、高校类、注册会计师类等6个类别之后,又增添了管理会计类这一“新兵”。

    当然,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是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中的样本之一。

    自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以来,各地方积极行动,全国上下联动,各梯次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在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熠熠生辉。

    在辽阔的黑土地上,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训是全国首个依靠地方大学系统培养会计领军人才的省份。吉林省制定了3年集中学习、一年在岗跟踪的“3+1”培养模式,让领军班学员可以将3年的所学、所思、所见、所闻应用于工作中,让3年收获的知识、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得以在工作中发挥最大效应。

    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则是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培训的四大特点。在会计领军人才课程的设置上,他们更注重实务问题的解决和国际视野的拓宽。希望通过3年的培训,促成学员们形成全局的、系统的、具有国际化视角的思维模式。

    而走进学员企业学习考察,作为一种“移动课堂”式的学习方式,也是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对于强化培养效果、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员感情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黑龙江省则在注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上,采取了将会计领军人才择优聘任为省级经费资助的会计科研项目承担者、优先聘任为省级会计管理咨询专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专家和全省会计专业高级任职资格评审专家等措施。

    2011年,黑龙江省正式启动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从2012年起至2014年,共选拔出158名学员。据统计,这158名学员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49人,拥有高级、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职称的115人、教授7人,76人是单位总会计师或财务机构负责人。

    黑龙江省改变了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科研、实践、交流平台,采取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实行课题研究制度、导师辅导制度、指定阅读书目制度、远程教育制度、交流研讨制度等。还创新教学机制,将学员的需求作为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使教学做到“量体裁衣”,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案例教学在培训中的比重,将增强培训对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作为培训目标;强化互动教学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培训中加入小组学习、分组讨论、拓展训练、专题辩论等生动有效的教学元素,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远程等技术,给学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方式。

    作为人口大省和会计大省的河南省,则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从培训到跟踪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将每届培训班的培训周期定为3年,分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使用提高三个阶段。还根据学员学习表现、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多方因素建立百分制量化考核指标,严格实行考核评价淘汰机制。

    其中,跟踪检验的环节必不可少,主要考察学员的在职学习和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在规范内部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参与战略决策、实现发展目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考察活动主要分4个步骤进行:一是约谈所在单位主要领导,通报全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情况,了解学员在单位整体表现等。二是召开由主管领导、人事、财务、纪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小型座谈会,听取学员政治、业务学习及勤政廉政情况汇报。三是和学员本人谈话,了解工作及学习情况,听取对领军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四是实地查看有关资料、学习和业绩证明等。

    与河南省眦邻而居的山东省,同样对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青睐有加。每年,山东省都会安排高端会计人才的专项培养经费,建立了财政、用人单位、培养对象共同承担的多元化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体现在从经费上为学员解决后顾之忧,更体现在对学员的动态管理和使其学以致用等方面。

    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顺利结束后,山东省还会形成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山东省财政厅会不定期与学员及学员所在单位进行联系,了解通报学员的学习、工作、科研以及职业岗位变化等情况。在培训周期内,每年年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学员所在单位按照管理计划和目标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

    一直以来,江西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就秉承着选拔人才起点高、选拔质量标准高的培养理念。

    在会计领军人才选拔时,江西省还会考虑备选者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等综合素质。江西省财政厅还邀请专家,根据参考人员的申报材料,对其担任职务、工作业绩、学术成果等进行量化打分,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总分,选拔具有培养高端人才潜质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会计人员。

    江西省财政厅还有计划地吸收民营企业的会计人才,提升民营企业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各单位培养会计人才的积极性,争取培养选拔出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另一个会计领军人才高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特点则在于“集中培训+在职自学+导师辅导”。学员经过3年的集中培训结业后,还要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交流和互动。学员实现了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会计领军人才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治区高级会计人才的品牌形象正逐步形成。

    在中原大地上,山西省的教学方式采取讲座型、系统型和体验式型等,讲座型课程以专家讲授为主,安排一定时间的提问、交流和互动;系统型授课包括专家讲授、课下小组案例讨论、课堂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等。

    陕西省创新会计人才学历教育模式,对不同层次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培养,培养具有良好财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财会毕业生,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联盟。还通过举办“三秦会计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为人才们搭建学习平台。

    而从2011年起,湖北省级预算将每年新增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省级会计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工作。湖北省采取了“省级带头,市州跟进”的方法,着力打造省、市两级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以国家会计领军人才领衔、省级会计领军人才为骨干、市州会计领军人才为中坚的领军人才队伍体系。

    云南省大力打造“2311”工程,即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向财政部选拔输送培养20名国家级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云南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300名,培养1000名在职会计硕士研究生,使高级会计师总量达到1000人。

    天津市成立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智库”,实现单位推荐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选拔模式,重业绩、重实战能力。重庆市则将会计领军人才与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有效对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余姚市——全国首个县级会计领军样本引起了广泛关注。

    余姚,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外向型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2年,余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第9位,民营企业占比达99%以上。

    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强劲的县级市,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必然都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家出口轮胎的外贸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指控中,因难以细化项目成本核算而导致败诉;一家年销售额高达数亿元的企业不得不推迟境外上市计划,只因无法按时提交符合国际标准的财务报告……因会计“瘸腿”而搁浅计划的企业不胜枚举。

    余姚市对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日渐强烈。然而,这样的人才在余姚市着实是凤毛麟角。此时,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及宁波市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让余姚市看到了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希望。

    但积极向宁波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选送人才,依然无法满足余姚市对高级会计人才的渴求。“自力更生”成了胆大实干的余姚人的第一选择。

    2013年底,《余姚市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余姚市中、高级会计人才奖励暂行办法》相继出炉。

    余姚市的企业反响强烈,积极响应。

    在44名余姚市“黄埔一期”中,来自浙江舜宇集团的学员就多达5人,而来自浙江金和与浙江富达的财会业务骨干也较为集中。凡是已有市级会计领军人才的企业,被选拔成为余姚县级会计领军的学员就相对较多。市级会计领军人才的“传、帮、带”与示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余姚市会计界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然成形。

    余姚市也针对会计领军人才培训项目,进行了订制化安排,更多地针对民营企业所关注的问题设计了培养计划。

    这个培训工程成为了余姚企业会计人的“及时雨”。

    在县里干了20年会计工作的魏红,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了一场短暂的会计领军培训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书店一口气买齐了老师列的读书清单。“需要的新知识太多了。”这场培训彻底颠覆了她对会计就是记记账、算算账、报报账的认识,将她带入了会计人的“美丽新世界”。

    而在余姚市,像魏红一样冲进书店、冲进会计的“美丽新世界”里的会计人还有很多。他们就像海绵,不停地快速吸取着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提供的水分,充实自身,再把这水分化成会计实践中的“甘露”,用到每一个需要高层次会计管理的领域中去。

    从偏重业务到提升管理,从15名市级会计领军人才带动到未来100名市县级会计领军人才的共同带动,余姚会计人才的发展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这正是大会计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而在以国家级会计领军带动省市级会计领军、以省市级会计领军带动县市级会计领军的辐射带动引领下,一个辐射全国的“大领军”会计时代正在到来。

    这一辐射同样投射在了“行业队”身上。

    10年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开展中央国家机关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同时,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累计输送了200多名学员,占两类学员总和的50%以上,已成为全国会计领军班重要的人才输送基地。

    2007年,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会计管理处,建立了新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机制。自此,以“服务局、保障局、温暖局”三项建设为职责使命的一个全新、稳固、具有组织保证的会计人才队伍开始建立。

    2011年8月,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金融审计方向)人才培训班首次集中培训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展开。这是金融审计领军人才培训的第一次集结。

    2011年,武警部队出台了有关财会人才建设的分规划,目前计划最终形成200名左右的中高端财会人才梯队。

    2014年,全国中医药行业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期培训班在北京开班。

    这也是第一个行业类的会计领军人才班。

    2015年,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号召下,中注协启动了管理会计咨询方向的会计领军人才选拔。管理会计实践创新成为了会计领军人才冲锋的新高地。

    一些中央企业,如兵器工业集团、中国中化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大型央企,也分别实施了本集团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航工业在2009年提出了集团财会队伍人才培养战略的“十、百、千、万”工程。所谓“十、百、千、万”工程即力争在10年之内,中航工业要拥有10名以上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称号的财务人员;100名以上经过国外培训获得EMBA或者MBA资格的财会人员;1000名以上拥有硕士学历的财务人员,以及将整个集团的1万名财务人员全部轮训一遍。

    全国上下一片联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用会计精英的辐射效应点燃了全国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热情,形成了用人单位尽力培养人才、人才尽心反哺用人单位的良性循环。

    会计领军的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冬藏·瞄准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

    领军10年,星火燎原,雁鸣阵阵,鲲鹏已现。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恰与会计领军设立的目标、路径、作用等有着扎实的内在逻辑关系。它是会计领军人才讲述诉中国故事、坚信中国道路的根本遵循,也是会计领军人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力源泉。

    事实上,高端会计人才在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财政部力推的政府会计改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计标准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全面发展战略等重点工作上,也同样活跃着一大批会计领军人才的身影。

    当下,经济发展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大势,让会计已经搭上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快车;“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又让会计人多了一个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正需要管理会计深度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更是需要内部控制搭建起系统的监控体系……其中,云南启动的涉外类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就是希望尽快在企业、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选拔培养出一批涉外类高级会计人才,从而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尽一份力。

    而作为会计人的“头雁”,会计领军人才早已先行一步,在各项改革的深水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辐射作用。

    2008年初,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与外方股东合作,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成立中哈、中乌合资公司,负责跨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

    按计划,第一条管线要在2009年底通气,建设时间仅为20多个月,而国际上同等规模的同类项目一般需6年以上。项目于2008年全面展开,建设资金高达百亿美元。保证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是中亚管道公司财务人员的头号课题。

    由于融资金额大、期限长,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融资,要么增加中石油集团公司直接债务,将大幅提高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么由集团公司提供长期融资担保,将大幅增加集团公司担保负担,降低资产质量和信誉,增加长期财务成本。

    是年,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少峰靠一口流利英语和外方面对面谈判,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战略合作银行,综合运用会计领军班知识并借鉴在清华大学MBA班中所学的经典案例,突破固有思维,在中亚管道项目中采取项目融资模式,利用项目融资的高比例负债和资本比例安排、风险分摊结构,保障了项目的融资实现。

    乌哈两国法律规定复杂,对外汇收支、兑换、资产质押等都有和国际法不接轨的地方。

    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其境内公司获得的所有外汇收入必须汇入乌国境内银行账户,并强制结汇50%为当地币,如果需要以外汇偿还贷款本息或者对外支付,再向乌国中央银行申请兑换外币,而兑换操作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为合资公司严格按照还款计划正常还本付息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也带来巨大的汇兑损失风险。

    张少峰通过不懈争取,将相关问题提交到国家领导人高访层面,终于取得了强制结汇豁免政策,全项目周期内节约了90亿美元。

    下辖3个合资公司、管道横跨四国、涉及几种管输模式……张少峰率领他的团队,创造了在复杂经济环境、纷繁法律关系下的奇迹:不仅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工期比世界同类工程缩短三分之二,还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短期内在国内外市场融资200亿美元,既保障了中亚天然气项目的正常建设,又通过资产轻量化安排、避免了增加中石油集团的负债率,有效平衡了各方利益诉求,实现了多赢……项目成本管理尤其是诸多海外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2010年初,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董付堂就在召开的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进方案。

    2010年5月,董付堂带领工作组到达肯尼亚办事处,决定选择内罗毕市东北环城路项目作为成本管理试点项目,成立了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成本细化核算管理办法》和《成本核算基础数据收集及验证办法》。

    2010年下半年,肯尼亚办事处进一步完善了项目成本细化核算,提升了项目基础管理,加强了成本控制,实现了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一体化。

    目前肯尼亚办事处的项目成本管理试点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细化了成本核算,能清晰反映实际成本的组成,尤其是能如实反映施工各环节、各工序的成本形成过程和各成本点(成本细目)的成本组成情况;增强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促进施工方案的优化;增强了非现场施工人员对项目施工的了解;全面梳理了项目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施工管理水平;通过细化核算,切实促进了各施工环节和项目后勤管理环节成本节约,预计项目完工将比原预计总成本降低10%,约1000万美元。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一期学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部主任胡永康的工作非常繁杂。

    整个部门不到20人,却要负责银监会系统2万多人的经费预算和资产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履行银行监管职责和维持系统运转都需要花钱,财务资金作为重要的监管资源,在配置和使用上要尽可能做到科学有效,工作上必须严谨细致,慎之又慎。”这是胡永康的原则。

    除了负责本系统的财务管理之外,银监会财务会计部还担负着银行业会计政策与银行监管规则的协调工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银监会为了配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会计工作组的工作,专门牵头组织商业银行成立了银行业会计准则研究工作组。胡永康担任了工作组的组长。

    这些工作让胡永康感触颇深:会计虽然很微观,但在经济生活中却起着大作用。会计准则已经成为了市场规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会计准则就没有资本市场。“G20峰会讨论会计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会计已经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说明会计正在对经济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银行监管工作者,胡永康特别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的改革和发展。“如果从银行监管的视角来看后危机时代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更关注会计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这既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也是金融危机留给我们观念上的财富。”他们,仅仅是企业“头雁”在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发挥出关键作用的剪影。

    作为会计界理论发展的主力军与潜力股,学术“头雁”同样在国际会计界展示出了中国会计理论的专业水准。

    以学术一期班为例,从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启动开始后的6年里,27名学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87篇,境外SCI和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杨丹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吴溪,先后担任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教育准则咨询委员会亚太区首席代表,在国际会计舞台上代表我国理论界发出了中国自己的声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姜国华、张然在国际上荣获学术殊荣,在国际期刊上也发表了多篇论文。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岳衡,凭借一系列独具慧眼的研究,发表的4篇论文被多次下载与引用。清华大学李丹、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姚立杰同样在国际会计界发表了优秀的论文。

    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艳艳则在国际三大会计学术期刊之一的《会计研究学刊》上发表了长篇学术论文。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发表中国大陆高校会计学者的论文,也是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历史上的第一篇国际A类论文。

    可以说,以李丹、岳衡、王艳艳等为代表的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打破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缺乏中国内地大陆高校学者声音的时代,为中国会计学术界争夺了国际话语权。

    注册会计师领域的会计领军“头雁”同样为会计国际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截至目前,中注协执业会员中有90多人取得了境外执业资质、3000多人成为了境外职业团体的会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会计领军人才。2009年,世界会计职业的最高国际组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全球公开招聘其下属委员会的增补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荐了张卓奇。在20多位候选人中,张卓奇最终成功入选,并从2010年1月起正式出任IFAC发展中国家委员会委员。

    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进程看,领军人才的国际化能力加快了事务所国际网络的建设进程。

    目前,我国已有70多家事务所在香港或其他境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成员机构或联系机构。人才国际化、事务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意味着行业国际化进程提速。2012年,全行业实现业务收入509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收入”为37.3亿元,为包括2000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350万家企事业单位客户提供服务。

    在大型企业境外年审、海外上市、跨国并购等重大国际经济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军人才的身影。

    积极进行国际化的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中注协还成立了行业信息化专家顾问组,研究推动“智能审计”。注会行业也将把行业信息化建设任务融入到“互联网+”之中,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究“云审计”平台等。

    智能审计对应的正是企业财会中的信息化风潮。在企业会计信息化领域,众多会计领军人才也都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的先锋,结合企业实际,为会计信息化做出了扎实的贡献。

    会计之于经济的触角已经全部展开。

    敏锐地感受着经济发展的脉搏,会计“头雁”们的眼界越发宏大深远。

    正如45岁的会计领军学员陈慧所说的,“我接触过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无论专业素养还是综合素质都当属行业的佼佼者。入选会计领军人才‘梦之队’让我既备感自豪又肩负重担。”会计领军人才的优异表现,正是这位准会计领军无比珍惜自己在“最后的机会”中获取的管理会计咨询方向会计领军人才“入场券”的原因所在。

    见贤思齐,是人们进步的动力,也是会计领军人才强大辐射力的根源。会计领军人才的优秀品质吸引着众多会计人投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从而进一步发散着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魅力,擦亮了会计领军人才的金字招牌,带动着会计人的整体素质螺旋式上升。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取得的成果同样得到了国际会计界的高度认可。美国哈佛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多家著名高等院校给予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充分肯定,或主动来华洽谈合作事宜,或主动邀请在训学员赴境外学习、访问和考察。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有关媒体对我国政府主导推动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也很感兴趣,亚洲开发银行还专门设立重点课题,资助我们系统研究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体系建设。

    会计,不仅是宏观经济脚踏实地的助推器,还是社会管理切实到位的守护人。

    时下,正在大力推开的全面依法治国,同样离不开会计“头雁”们严谨执着的专业追求。无论是医改资金的严格监管还是科研项目资金的科学管理,都要依托于会计领军人才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水准。

    捕捉到依法治国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早已启动了“对症”的培训方案。

    2013年,财政部首次在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中细分出“医改班”展开单独培养。业界称其为医改“黄埔一期”。

    医改“黄埔一期”的问世,正是源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和人事制度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改革的同时进行,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极大。

    首期“医改班”学员来自全国40家公立医院,由分管财务的副院长、总会计师、财务处长等人员构成,有的在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方面颇有造诣,有的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学员素质之高,堪称是医院财会领域里的“明星汇”。

    事实上,医改“黄埔一期”40名首期学员早已步入了“医改”主战场。在深厚的专业积累和丰富的理论支撑之下,行政事业类“头雁”们已经在医改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正如“医改班”班长、安徽省立医院总会计师操礼庆所说的,同学们不仅开拓了专业领域的视野,而且对当前经济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训课程的针对性非常强,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融会贯通,就能够寻找到工作的薄弱环节,弄清改进的思路。

    而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胡世莲的评价更是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成效的有力注脚:“近几年医改的变化,让我们意识到拥有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重要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不只为我们医院培养了操礼庆一个人才,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可估量。目前我们医院的财务团队已经逐步向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看齐,通过培训和交流,财务团队在业务能力和实操能力方面的提升十分明显。”相比医改中的会计“头雁”们,针对科研经费管理而开设的“科研班”,同样正当其时。

    2015年5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就是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第五期学员。

    他们的特殊在于这65人中,来自国家科研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的就有39人,是名副其实的“科研班”。

    这源于去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科研体制改革的文件,而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是推动科研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研经费体量的飞跃式上升中,培养一批适应我国新科研体制改革需要的会计领军人才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此时诞生的“科研班”,培养目标直指服务中央加强科研资金管理和科研管理体制转型升级的需要。而此前“医改班”的成功举办和良好成效,也为“科研班”积累了丰富经验。毫无疑问,6年之后,国家科研资金管理的主力军中必然会出现这65名科研班“头雁”的身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在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变局之中,会计领军领行时代前沿,纵观经济发展,心系社会康健,坚守专业底线,谋求专业精湛,辐射创新奉献,正应是“领军”二字的题中之义。

版权所有:中弘毅教育